网上有关“好书推荐《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好书推荐《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好书推荐《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如何使你的沟通更有效?如何使你的声音更动听?如何使你的言谈话语大方得体充满魅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在本书里,刘墉先生以?沟通?为主题,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对青年读者极富实用价值和启迪意义的诸多沟通技巧。它从简单的接电话时的第一个字?喂?说起,百转千回,说到呼吸调整,说到养气之方,直至引申到生活背景对说话的潜在影响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能在马背上得天下,却不能在办公桌后面治天下?吗?本书里有丰富的解释,有奇妙的答案。
1、我推荐:有些人特别被上级赏识,可能因为他说话的语气;有些学生特别被老师喜欢,可能因为他听课时的坐姿;有些业务员的业绩特佳,可能因为他知道选座位;有些人照相特别漂亮,可能因为他会挑灯光;有些艺人能成天王,可能因为他懂得养气;有些公司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可能因为接线**会说?喂?;在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给人说不出的好感。要偷偷地下工夫,才能说到心深处!
2、内容简介:本书凝聚作者三十多年关于讲话、沟通的诸多心得与丰富经验,所有理论都被巧妙蕴涵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之中,读之如沐春风,仿佛与大师面对面聊天,轻松有趣又受益匪浅。
3、作者简介:刘墉,著名作家、画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刘墉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目录
前言 偷偷下工夫
第一章 从?喂?谈起
喂!
是?吾爱?还是?勿哀
从英雄气短到儿女情长
干与贱的学问
第二章 废话少说
你为什么说废话?
骂一句,想一想
干!你听我说啊!
第三章 看人说话
热脸不贴冷屁股
做个冷面笑匠
?老虎?面前说话
你咬什么耳朵?
第四章 小心失控
从《全民开讲》到《真情指数》
小心吃螺蛳
第五章 一鼓作气
什么叫铁口直断?
学学传教士的本领
排山倒海的气势
经过淬炼的宝剑
High到最高点
第六章 收放自如
一声还是四声?
由声音看出身
小声说句?我爱你?
蒙古草原唱首歌
第七章 说到?坐?到
你缩小了吗?
给人好感的坐姿
谈恋爱的位子
乖乖听我说
用屁股说话
第八章 光鲜亮丽
小心?见光死?
为什么她愈来愈美?
后记 最后一根稻草的力量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内容预览 :
■
前言
偷偷下工夫
有一天我在学校餐厅喝咖啡,看见一群学生围着电视又叫又跳,原来是在看一个选拔青春偶像的节目。
?你们大概都梦想成为青春偶像吧我开玩笑地过去问他们。没想到十几个男生女生居然一起大声回答:?对!?
我怔了一下,又问:?你们有没有边看边学呢
?当然!我们正在模仿。?学生说。
?只有模仿吗我追问。
?由模仿开始啊!?一个女生瞪大眼睛问,?难道不对吗
我笑笑:?没有不对。但你们除了模仿,更得分析。?我指指电视里的少女主持人,?像她刚才,头向右边一扬,左手做个很帅的手势向左一摆,使她的力量一下子发挥到左右两边,既有青春的动感,又能吸引观众的视线?
我才说一半,学生就叫了起来:?天哪!有这么多学问!?指指电视,?问题是,有人教她吗
?可能以前有人教过,也可能每次她上节目,都有高人指点。?
■
我这话绝不夸张。几乎每个成功的艺人、演说家、沟通者,都下过苦功。即使是表演的天才,也得一点一点摸索,才能出头。
我自己曾经一点一点被专家训练,又一点一点自己摸索,再一点一点传授给我的学生,使我的学生不但得到台湾地区和台北市的普通话、英语演讲比赛冠军,还得到台湾地区青年学艺竞赛朗诵诗比赛的冠军,连我的儿子都在高中时拿到全纽约市的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而我一对一指导的学生不超过十个,其中还有两个在我训练之前,连复赛都进不去。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借此告诉大家,全世界说话的道理都一样,无论中英文,也无论演讲、朗读或一般沟通,那原则是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只学表面的皮毛,而应该从根本处加强。
当你的基础好了,就算你的普通话不够标准,相貌和音色也很平凡,你说出的话仍然能够感人,你仍然能成为第一流的演说家和沟通者。
也可以讲,说话的?根本功夫?不见得是优美的音色和标准普通话,而是更内里的许多东西:
那是呼吸、气势、气韵、潜意识的影响力,也是对环境的掌控和时机的把握。你必须在看不到的地方下苦功,才能给人说不出的感动。所以我常说?偷偷说到心深处?,那是?偷偷?地,用你高妙的说话技巧,营造最好的沟通环境,偷偷抓住别人的心。
■
这本书谈的就是这些微妙的东西,它简单到由接电话的第一个字?喂?开始,抽象到教你养气的方法,甚至引申到为什么有人?能在马背上得天下,却不能在办公桌后面治天下?,以及生活背景对说话的潜在影响。
它也很实在地一点一点分析座位方向、灯光角度、身体斜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甚至小到怎么穿袜子、解扣子、提领子。
正因为有许多看似玄妙的东西,我举了一堆例子,甚至分析?风水?、动作、群众心理和行为语言。以此证明我说的不是玄学,而是科学。
■
如果你曾看过我千禧年出版的《把话说到心窝里①》,或许记得我曾在后记里说:
《把话说到心窝里》预定写四本,第一、二集为处世说话及一般语言技巧,第三集为幽默技巧,三本都是极好看的书。至于第四集,则因为属于?音律?及?演讲学?
六年过去了,《把话说到心窝里》已经出了两本,《教你幽默到心田》也在二○○三年完成,只有我说的第四集尚未推出。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我研究三十多年的东西,终于变成了文字,而且为了使大家都能接受,我把所有的理论都隐藏在?生动小故事?的背后,以最平常的语言,像面对面聊天似的娓娓道来。
我不敢奢望你百分之百接受我的想法,但我绝对相信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一次又一次停下来,试试?我提供的建议?。
那些可能是你过去从未想过的,却足以影响你的一生。
《沟通的方法》:从职场小白到沟通高手,你需要一本沟通实战指南
№.1 本书导语
你和伴侣之间有没有互相说过狠话,伤害对方?你能说服父母支持你的大多数重要决定吗?你和同事在工作的合作上有过鸡同鸭讲的时刻吗?这些问题非常普遍,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学习过人际沟通,听上去沟通应该从生活中学,而不是从书本中。但是,生活中有很多错误的示范,可能会误导人,也有很多好的沟通榜样,没有被大家注意到。一旦你明白人际沟通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方法,你就能察觉出身边不妥的沟通案例,并从好的沟通案例中吸收可取之处。《沟通的艺术》旨在帮你掌握科学沟通的态度和方法。
《沟通的艺术》是一本相当有分量的书。首先它是重版14次的大学教科书,两位作者阿德勒和普罗科特都是大学教授,所以里面的沟通理论和方法都由专业而科学的研究得出,不是想当然的结果;其次,本书的出色之处就在于作者把沟通放在了人际关系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中,由此可以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沟通,并让读者建立起尊重而主动的态度,而不仅仅只是技巧的使用。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内看(Looking in),主要关注和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包括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知觉和情绪;第二是部分是向外看(Looking out),主要关注和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和倾听;第三部分是看人之间(Looking at Relational Dynamics),主要关注关系层面,涵盖了关系、亲密关系、沟通气氛和冲突。我们每天会学习两章左右的内容。
必须提醒你的是,虽然你会看到一些术语,但放轻松,别担心,有些只是为了解释清楚意思,理解了就可以,并不需要记住。而且和沟通有关的术语,还是比较生活化的;有些术语属于沟通方法,若是需要你记住的,会在文中适时提醒你的。
不能提供实践方法的沟通类书籍绝对算不上一本好书,本书恰恰有着丰富的沟通建议和方法,任君选择。不过,沟通就像骑自行车,无论别人告诉你多少次怎么骑,都不如你自己试上一试。因此,阅读这本书的关键在于,在手机或小卡片上记下对你有用的沟通方法,并马上开始在生活里用起来。无论你是在和父母说话,还是和朋友说话,或者是和同事说话时,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个方法用上,并且连续用上三天看看效果。马上实践,马上反思,会帮你更好地提升沟通能力,成为沟通高手。
№.2 今日导读
这是美剧《豪斯医生》的剧照,中间的那个男人就是豪斯。他是普林斯顿大学医学院的一位出色的内科医生,拯救了很多的生命,他的同事一直追随并听从他的建议。不过,豪斯的人际沟通能力并不优秀,他的坏脾气、自以为是和直来直去的性格,使他疏远了自己的上司、学生和病人。
那么,你觉得一位沟通高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等下我们会讲到这一点。
今天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人际沟通入门;沟通和自我的相互影响。
№.3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我们大概都可以直觉地感受到:沟通——他人的陪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先来看三个小故事:
在西点军校,有一种惩罚方式叫做沉默处分,受惩罚的学生不能和学校里的任何人有任何的语言交流,这被学生们认为是最残酷的惩罚。
德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曾经做过一个残酷的实验,禁止保姆和护士与一批婴儿说话,因为他想知道婴儿会天然地先说出哪一种语言,从而间接证明:古希伯来语、希腊语或拉丁语哪一种才是上帝的语言。而结果是,所有的婴儿都没能活下来。
一位曾经独自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探险家卡尔杰克逊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我发现第二个月的孤独使我深感痛苦,我开始有了强烈的、想要跟别人说话的需求。”
看完上面的故事,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可能会认为在喧闹的日常生活里,独处才是必要的。没错,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但独处也是有一个度的,超过这个度,人就会痛苦。也就是说,我们都需要人际关系,都需要和人沟通。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人际沟通有以下四个重要的作用:
沟通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还记得中学老师经常说的那句话吗?“你不说话会死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一点道理的。一份包含了大约150项研究、超过30万人的综合分析显示,与家人和朋友有密切关系的人,其寿命比社会孤立者平均长3.7年。另外,贫乏的人际关系会危害冠状动脉健康,其伤害和抽烟、高血压以及缺乏运动一样严重。
沟通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我们到底是聪敏的还是迟钝的,是动人的还是丑陋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会从镜子里照出来,而是通过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得出的。
沟通可以帮我们达成自己的实际目标,即“让他人依照我们想要的去表现”。比如跟发型师说我只需要稍微修剪发尾,跟舍友分配搞卫生的任务,跟上司提出升职的要求,说服家人理解自己的情感、工作选择,都需要用到沟通这个工具。
沟通可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这些需求包含娱乐、友谊、解闷和休闲等。有一个对超过200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最快乐的10%的人都认为自己的社交生活丰富多彩,看来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快乐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4 什么是沟通
既然沟通如此重要,有必要厘清一下本书所说的沟通的定义,还是用例子说明:
你和高中就认识的朋友好久没见面了,你们趁假期约在了咖啡厅见面。见面后,你迫不及待地开始分享你最近对工作的感悟:“你不知道,我参加的新项目每一天都很有挑战,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这时,你的朋友微微皱了皱眉头,百无聊赖地拿起了手机,也就是说他(她)接收到信息时传出了自己的非语言信息(包括表情、姿势、手势等),他(她)的这个反应让你略带防卫地中断了这个话题,转而说:“不说工作了,来聊聊你吧……”因为你接受到了他(她)的信息:我对你说的不感兴趣。
我们可以看到:
1.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交流模式过程。沟通者几乎是同时在传送和接受信息的。
2. 沟通者通常有不同的背景(背景来自沟通者自身的经验)。这会影响你俩如何理解对方的行为,假设你认为工作对你的意义很大,而你的朋友认为工作在他(她)的生活中并不是那么重要,那么你们这部分的背景(价值观方面)并没有重叠。但是由于你们在同一个高中念书,当时也很要好,这部分背景是重叠的,所以你们会见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你总的背景和朋友总的背景的重叠部分越来越少,你们的沟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3. 沟通过程会有噪音。比如可能你的朋友有点感冒,听不太进去你的话(生理性噪音);也有可能你的朋友真的不觉得工作有什么值得聊的(沟通性噪音)。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沟通,和两个人的舞蹈一样,需要双方的合作。一个舞者再优秀,如果不能和同伴配合,就不可能完成完美的舞蹈。同样的,沟通绝不是我“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和”别人做了什么,有两个天才并不能确保一次成功。
由此引出本书对人际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参与者处于不同而又有所重叠的背景下,经由交换信息而建立关系,关系的品质会受到不同噪音的干扰。
另外,还要澄清几点大众对沟通一直以来的误解:
意思不在字眼里。沟通≠把话说出来,你说的和对方理解的,可能完全不同。
沟通不见得越多越好。除了沟通不足,沟通过头也会造成问题。
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朋友问你:“我的新刺青怎么样?”你可能会隐晦地说:“哇,还真挺特别的。”而不是直接说:“好奇怪啊。”
沟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候,即便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切也都显得那么完美,但仍然没办法解决问题。
沟通能力并非天生的特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5 沟通高手的特质
既然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那么一个沟通高手是怎么样的呢?只有了解了目标,我们才能向目标靠近。本书所说的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很好,是指——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个人的目标,并且有能维持或者增进关系的能力,以及有以下三个特质:
有依具体情境而变化的沟通行为。必须明确的是,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的沟通之道。比如你和朋友相处时轻松而戏谑的态度,如果用在工作上,很可能会冒犯对方。你也许很擅长跟和你条件差不多的人沟通,但对于比你年长或年轻、比你贫穷或富有的人沟通时,你可能就显得有些笨拙了。不过不用担心,之后本书会提供很多有效的方法以帮你面对不同的情况。但如果你自己有这样一个意识,会更好也更快地提高阅读的质量。
对他人有一定的认知。就像刚刚提到的,沟通像跳双人舞,是一个共同的活动,所以要对“舞伴”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比方说,沟通高手会把握好夫妻或情侣之间既需要联系又需要自主空间的度;而和一个盲人相处时,沟通高手会发挥同理心,想象对方的不便之处,在自己离开的时候清楚地告诉盲人,而不是挥手离开;如果最近一个老朋友对他有点不满,沟通高手也会从多个角度考虑原因,而不是反应过度。
有表现行为的技巧。一个沟通高手不光明白道理,还能好好说话。但是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虽然你能从书里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实际沟通行为中的练习,这和学习乐器、篮球的道理一样。建议你在手机或小卡片上记录下对你有用的沟通技巧,并在这一周的人际沟通里都试着把这个技巧用上。
6 沟通和自我
现在进入今天的第二个内容:自我在沟通中扮演的角色。你可能会说:我们在讲沟通呢,干吗分析自我?
答案是:你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概念)和你对自己的评估(自尊)会反映在沟通里,而且还会影响你和他人的沟通。举个例子,对同一个概念,A和B有不同的看法。
安静
A:“比起说话,我更享受倾听。”
B:“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懦夫,所以才说不出话。”
好辩
A:“我对自己的信念非常坚定。”
B:“我这么强势,是挺惹人厌的。”
发现了吗?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不一样,沟通者A和B看待安静和好辩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A是拥有高自尊的人,一般倾向于认为他人是好的,而且期望被他人接受;B是拥有低自尊的人,一般倾向于认为所有人都用批判的眼光看他们,而且不管这种想象是否符合现实。所以说,沟通要和自我一起讲,我们先来看看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你对自己的认识)
自我概念像一面特殊的镜子,反映了你的身体、天分、喜恶、三观、情绪、角色等等。有但不限于以下的因素会影响自我概念:
基因。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外向还是内向,有无语言攻击的倾向、沟通意愿等。当然,后天学习可以改变沟通能力的。
他人的评价。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听到家人说“你怎么那么棒呢!”“我好爱你啊。”之类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会正面地看待自己;反之,听到的是“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儿心!”“你是个坏孩子。”之类的话,他可能会比较负面地看待自己。
社会比较。女孩子常常拿超瘦的娱乐明星来跟自己比较,然后觉得自己真是太胖了,并且因此消极地看待自己。
看了这些因素后,你大概已经发现了,自我概念很可能被歪曲。父母的过度批评,朋友的刻薄评论、雇主的过度要求,甚至是陌生人的网络留言都可能扭曲了你对自己的看法。还有不合理的社会期待,比如女孩子一定要很瘦,都会对自我概念有影响。
现在,你也许会开始想:“我的胆怯和缺乏安全感并不是我的错,我根据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才发展成了这样。”是啊,人都是环境的产物,不过,你不用永远忍受一个悲惨的自我概念,你是可以改变你的态度和行为的。你也可能会这样想:“虽然我可能没办法像明星那么好看,但是我也是有我的价值的。”的确,人不应该拿不合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为此痛苦。
2. 怎样拥有健康的自我概念?
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有人自视过高,也有人妄自菲薄,你应该定期确认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放在支持你的人的周围,你需要也值得他们的正面回馈。
有符合实际的期望。如果你一直把自己跟爱因斯坦、达芬奇这些有天赋的人比较,你只能难受。想想你已经比过去的自己更好了,这才是满足感的来源。
有改变的意愿和技巧。不要害怕改变,你可以通过观察你周围的榜样去学习沟通,看看你敬佩的人吧,然后活学活用。
7 自我应验预言
我们刚刚提到了拥有高自尊的A和拥有低自尊的B,A和B的生活、工作情况很可能如下图:
自尊和自我概念一样,都可以成为沟通和行为的起点,两者决定着你怎么看自己,也影响着你未来的言行举止。现在要引出一个关键概念——自我应验预言,指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的预期会影响行动的成败,分为四个步骤:
你有某种期待(对自己或别人);
你坚定地去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
你的期待成真了;
最初的期待也被强化了。
举个例子,你正打算去面试一份你非常心仪的工作,你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实力被录用,所以你跟一位了解你的长辈讨论了这个问题,还跟你在这个公司里工作的朋友聊了一下。他们两个人都认为如果你能应聘成功的话,是这家公司的福气,也对你的个人发展有好处。因为他俩的话,你的自我感觉还挺好的。接着,你去面试了。结果,你镇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自信地推销了自己,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你如愿获得了这个职位,你还得出了这个结论:“我的长辈和朋友说得还挺对的,我是这家公司需要的人才。”
这个例子包含了上面提到的四个步骤。多亏你长辈和朋友的肯定和鼓励,你对面试的成功有了期待(步骤1)。因为你乐观的态度,在面谈时能有自信的表现(步骤2)。你的表现,当然还有其他条件,让你的面试成功(步骤3)。最后,好的结果强化了你对自己的正面评价(步骤4)。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自我应验过程,你可以把这个原则应用到自己的生活里。有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自我应验预言的力量,其中一种负面的循环过程是: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沟通的话,你去认识新朋友、新伙伴的可能性会更小,就越没有机会沟通,这是自我强加的预言。还有他人强加的预言:逝去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乔帮主就深谙此道,他让苹果的工程师们相信他们能做到本以为他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结果往往是他们真的做到了,这也是乔帮主非凡人格和领袖魅力的一种体现。
8 沟通作为身份认同管理
到此, 我们已经看到自我概念和自尊会影响你的沟通和行为了。反过来,不同的沟通策略也会让别人对我们产生不同的看法。身份认同管理就是这样一种沟通策略,传递信息以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观感,并创造我们想要的身份认同。
请你看一看这三张梵高的自画像,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虽然是同一个人,却又好像各有不同??
之前讲到自我的时候,好像我们只有一个身份,但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好几个自我和身份。有些是隐私的,你不会向别人袒露,比如智力方面的(“我比我大多数朋友都要聪明”)、动机方面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些是公开的,比如尽责的员工、忠诚的朋友、孝顺的子女。
一个普通人在一天内有不同的身份认同管理策略。当你面对上司或者客户时,必须表现你的专业性;当你面对好友时,则可以很随意、很放松。明星的话,可能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也有不同的策略,他们的定位决定了在镜头前展现一个怎样的形象,在私下他们可能更接近原来的个性。
你可能觉得身份认同管理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嘛,或者说是“精分”(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百变)。实际上,这不是要你成为一个虚伪或不诚实的人,因为一个人本来就有很多个面向。在不同的环境里,我们需要有不同的行为沟通模式。想想看,你要是用对待密友的方式去对待一个陌生人,会是多奇怪;而要是用对待一个成年人的方式去对待一个两岁的儿童,又会是多么荒唐可笑。沟通高手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随着文化和情境的不同去转换自己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我们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着身份认同管理。当你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发照片或文章时,就是在构建你的网络认同;当你和他人在面对面沟通时,就是通过管理你的举止、外貌和配备来创造一种现实认同。举个例子,一个外表整洁、举止得体、穿着名牌西装、开着豪车的男人,很容易让人把他和成功人士联系起来,虽然他也可能是个骗子。
9 今日总结
今天学习了两部分的内容:人际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沟通和自我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人际沟通,自我概念,自我应验预言,身份认同管理
要点:
澄清一些大众对沟通的误解:意思不在字眼里;沟通不见得越多越好;成功的沟通不表示彼此理解;沟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
沟通高手的三个特质是:有依具体情境而变化的沟通行为,对他人有一定的认知,有表现行为的技巧。
你对自己的认识和你对自己的评估会反映在沟通里,这会影响你和他人的沟通;反过来,不同的沟通行为也会影响你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估。
自我应验预言,指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的预期会影响行动的成败。
每个人都有好几个自我和身份,因此有不同的沟通策略去进行身份认同管理。
思考与讨论:
你有记下什么对你有用的沟通知识吗?
关于自我和沟通的相互作用,还想了解得更多的话,可以看一看今天的班级领读内容。
读《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1)
文丨云海
『1』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会面临很多需要沟通的场景。比如,工作中需要对领导、同事、客户的沟通,生活中需要对父母、配偶、孩子的沟通,社群中还需要对邻居、老师、商户的沟通,等等。有些沟通需要我们给予正面的鼓励,比如,恰如其分地夸赞别人;有些则可能会得罪人,比如,当下属出现失误时,如何通过批评让他意识到错误,又不至于打击他的工作热情;还有些会很艰难,比如现在很多老旧小区在加装电梯,调解住户之间的不同需求和矛盾时,往往就会沟通得很费劲。
沟通如此普遍,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效沟通。比如,有些人在对话中,还没听完对方的话,就自顾自地喋喋不休,让人插不上嘴。这不是沟通,因为沟通的目标是要达成共识,如果连对方的真实意思都没有听明白,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
正如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一书中所指出的,学习沟通,并不是先学习如何说,而是要先学习如何听。否则,听不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和弦外之音,回应就会显得驴唇不对马嘴,很难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作者脱不花是得到APP和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兼CEO。在书中,作为创业者兼高管的脱不花现身说法,总结了职场沟通中的多种思维模型,并用大量其在得到App日常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向我们呈现了她的CEO沟通心法,是一本内容丰富、实战导向、切合当下实际的职场沟通指南。
『2』
倾听是沟通的起点。所以,书中开篇第一部分就介绍了倾听的方法。
要从一句话中听明白对方的意思,需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经验,对当下的语境有所判断,并且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所以,我们应该像侦探一样,寻找各种准确把握对方意图的线索。
作者推荐的方法是结构化倾听。所谓结构化倾听,是在接收到对方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判断三样东西:情绪、事实和期待。
比如,当听到“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之类的词语时,你就应该提醒自己,对方是在宣泄情绪,而不是陈述事实。此时,你需要做的不是与他辩论事实真相,而是安抚他的情绪。至于事实,如果我们能够从对方的描述中听到“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要素,而不是“我觉得、我认为、我判断”等主观推论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对方说的大概率是事实。结合对方的情绪和事实,我们就可以来判断他的真实的期待,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因此,结构化倾听的实操模型,就分为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三个步骤。比如,领导在对某个项目的进度表示不满意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进行回应。首先,安抚对方情绪,“我明白您的担心,我们也很重视。”然后,确认对方的要求,“您刚才说了几点,我的理解是……,我的理解对吗?”最后,赶紧明确接下来的行动,让对方感受到你听懂了他的意思,并按照他的期待规划出了行动。这样的回应模式,是不是比拍着胸脯说“您放心,没问题”,更让人觉得靠谱呢?
『3』
书中还明确了沟通的三原则:开放性、目标感、建设性。
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理解这个公式,可以借助心理学上的乔哈里窗理论。乔哈里窗把人们的信息划分为四类:(1)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信息,是沟通中的共识区;(2)我不知道、你知道的,是我的盲区;(3)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是你的盲区;(4)我们都不知道的,是共同的盲区。盲区越多,说明在沟通事项上没什么共识,就越容易产生冲突。所以,沟通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不断同步双方的“信息流”,让共识区慢慢变大,让盲区越来越小。
目标感=方案力。在沟通中保持目标感,就是要把“我的目标”变成“我们的方案”。比如,如果想邀请大领导出席自己部门的团建活动,直接问“领导,您下周二下午有空吗?”,或者问“领导,为了庆祝我们部门完成年度任务指标,向邀请您参加我们部门的总结会议,给优秀同事颁奖,您下周二下午有时间参加吗?”这两种方式都很有可能遭到拒绝。如果把沟通话术升级一下:“领导,我们想开一个总结会议,奖励下优秀同事。一方面是为了庆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励大家,明年业绩翻番。所以想邀请您来帮我们把握一下方向。发言稿大纲给您起草好了,会议在下周二下午两点,第一个环节就是您的讲话,大概10分钟就可以。”如此一来,就把我的目标“请领导来帮我站台”,变成我们共同的目标“明年业绩翻番”,并且把行动方案都规划好了。
建设性=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可持续的行动阶梯+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调整。沟通需要导向行动,只要沟通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那它就是建设性的。在这三个步骤之外,还有一个将沟通导向行动的技巧,就是将“来,我们抓抓落实”经常性的挂在嘴边。
『4』
掌握了结构化倾听的模型和沟通的三大原则之后,就可以在各种沟通场景中加以应用了。在接下来的四个部分里,作者选取了职场中的四大高频沟通类型来介绍沟通的方法。包括,给人力量的沟通(如赞美、激励、说服、辅导、安慰等)、给人鞭策的沟通(如批评、提意见、绩效面谈、主持会议等)、高难度沟通(如道歉、调解矛盾、请求帮助、拒绝等)、展现自我的沟通(如即兴发言、作提案、晋升答辩等)。四篇的内容几乎涵盖了职场中常见的沟通场景。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
此书,越看越觉受用哎!
感觉本书与其他教育教学类书籍不同,刚看第一章。李老师在这一章,几乎每一节,都是从心理学知识入手,来告诉我们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出乎意料,在看本章时,我不能说自己没想到师生沟通技巧,但更多想到了日常人际交往的沟通。比如在看第二节《了解大脑沟通模式? 掌握沟通渠道》时,李进成老师告诉我们大脑的沟通模式,他写到“每个人对信息符号的关注焦点不同,经过删减、扭曲、一般化之后形成的信念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就会做出不同的理解,这个不同的理解往往就是误会”。看到此话,真是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我一下子响起婆婆与嫂子之间、嫂子与哥之间的过往冲突,尤其是婆婆和嫂子之间。现在回忆她们在我耳畔的抱怨、牢骚,原来源于此啊!再想平日影视剧及日常生活中婆媳之间包括夫妻之间,有多少矛盾不是因为彼此误会而起?而误会的产生,原来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与人沟通时,对信息关注点不同而进行“删减”“扭曲”的结果啊!
在阐述“扭曲”这一概念时,书中阐述让我知道“扭曲”分为正扭曲、负扭曲。我想到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发生多是源于负扭曲,比如婆婆在劝和哥嫂时,她告诉嫂子她年轻时如何照顾酒醉时的公公,本意是想要嫂子不要与喝酒的哥一般见识,免生闲气,而嫂子就扭曲理解成婆婆是要她向她学习要好生服侍喝酒的哥,于是愤懑不平:凭什么呀!正扭曲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正能量,就像我劝和哥嫂,,本意是觉得我们是一大家子,家和万事兴。可到婆婆那儿就对我不吝赞誉,弄得我霎时也觉得自己好像挺能来事挺能说……其实回头想想,婆婆委实是给我戴高帽了——婆婆,的确很擅长“赏识”教育哎!
《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也适用人际交往哎!哈哈,好看,我喜欢。
关于“好书推荐《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墨轩墨]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njsjm.com/hainin/52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墨轩墨”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好书推荐《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好书推荐《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
文章不错《好书推荐《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