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遗址的意义

网上有关“甑皮岩遗址的意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甑皮岩遗址的意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考古学家从被称为“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利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将甑皮岩人的头像复原出来,让人们见识了一万多年前的华南人的面孔。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从去年年底开始,对甑皮岩人进行了头像复原。这次被复原的甑皮岩人头像,所选取的颅骨都是生活在1.2万年前的甑皮岩人的。其中,男性、女性各一例,两具颅骨都是目前甑皮岩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头骨,最能准确地体现该人种典型的体质特征。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人类学实验室林雪川介绍,科研人员分别将男、女各一个颅骨放置在立方定颅器上,测量得出复原的相关数据,用数码相机对颅骨的各面进行拍照,将得到的图像输入计算机,应用相关图像处理软件将颅骨图像在计算机中调整成实际大小,并将各个图像设置在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中,以此制作出三维颅骨。

甑皮岩博物馆馆长周海说,这种复原技术与破案所采用的头像合成技术差不多,可以使复原出的头像与实际真人的误差不超过10%。被复原的男性头像眼眶接近方形,鼻子有明显的轮廓,从正面看鼻子的软骨稍宽,鼻翼向下往嘴部延伸。嘴部门齿稍大,唇部稍厚。耳朵不太大且紧贴颅侧。而被复原的女性头像眼眶也接近方形,眼睑薄且深。鼻子有明显的轮廓。嘴部有点“地包天”的样子。脸颊部稍有凹陷,嘴角稍微向下。耳朵小巧且紧贴颅侧。

在第一期发现一件破碎的捏制夹粗砂陶容器,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原始的陶容器实物之一,年代在公元前10000-9000年。 在第二、三、四期出土的陶器大部分用泥片贴筑法制坯,露天堆烧法烧造,显示出公元前9000-6000年间桂林陶器制造技术的发展。

该遗址的重新发掘将生活在甑皮岩中“桂林人”的年代大大提前,并新发现很多曾生存在甑皮岩的动植物种类,一种特别的鸟类还被命名为“桂林广西鸟”。

桂林市甑皮岩遗址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2002年度国家田野考古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该遗址的发掘鉴定成果,解决了近30年来困扰考古工作者确定生活在甑皮岩中原始人的年代问题。

关于“甑皮岩遗址的意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怜夏]投稿,不代表海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njsjm.com/hainin/15459.html

(1)
怜夏的头像怜夏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怜夏的头像
    怜夏 2025年09月30日

    我是海宁号的签约作者“怜夏”

  • 怜夏
    怜夏 2025年09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甑皮岩遗址的意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甑皮岩遗址的意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考古学家从被称为“...

  • 怜夏
    用户093003 2025年09月30日

    文章不错《甑皮岩遗址的意义》内容很有帮助